12/22/2008

投資心得分享 - 錢 錢 錢

問世間 錢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作投資有一段時間 不禁想起 錢 這東西還真有點古怪(學問) 紙幣 硬幣 金幣 元寶 貝殼 有什不同 有什相同之處 股票 債券 也算是錢嗎 你花了一百元坐計程車 計程車司機賺了你一百 一百元還是一百元 只不過是從你的口袋跑到他的口袋 你的消費變成他的收入

遠古時候以物易物 一斤豬肉換兩斤米 還是換一斤半魚 為了換點其他食物或物品 得把自己的東西帶到市場交易 或到別人家交易 總是不方便 不止回來時大包小包 去得時候也是大包小包 如果有看過一些介紹農村電影的人應該會有印象 而且有些農作物 放久了會壞 也就是那效用會隨著時間遞減 有了貨幣之後 就方便多了 不用一次換那麼多貨品 然後擺著發霉 交易時換所需要的貨品 剩下就帶貨幣回家就行了

所以這貨幣有一功能 就是把你辛苦工作的效益 儲存起來 等到以後再用(消費) 當然貨幣有時也會貶值(相對要換的商品) 所以貨幣本身也不是萬無一失

當然囉 要當貨幣的材料 可不能隨地取材就有 那就大亂了 以前用貝殼 那肯定是那種很少見的貝殼才行 用金銀當材料 也因為金銀算是貴金屬 銅也常用 雖然不是貴金屬 不過當零頭用也不錯

那紙鈔又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 帶著銀兩辦差 走起路來 叮叮噹噹的也怪難受的 也許當時的人發現 借據是一種不錯的概念 如果由有公信力的機構 發行公認的借據 那也是可以當錢用 原始的借據可能是 某甲欠某乙一斤豬肉 或 某甲可憑此據跟某乙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後提領一斤豬肉 慢慢變成 某甲欠某乙一兩銀元寶 或變成 (任何人)可憑此據跟某甲換一兩銀元寶 然後 票號銀行取代了某甲 然後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甲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慢慢又變成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乙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當然某甲和某乙銀行 三不五時要互換回自己的借據 就像支票一樣

但各位看倌可別忘記那有一前提 就是銀元寶借據是真的可以換成實質的銀元寶 要不就有人在搞鬼了

所以支票 借據 錢幣(銀元寶) 基本上很相似

當然要當貨幣 總要點防偽的功能 以前君主專制時代 皇帝缺錢用時 就發行新的貨幣 然後偷斤減兩 偷工減料 新的錢幣不只比舊的小(美其名攜帶方便) 裡面貴金屬的成分也不足 等於是公開發行偽幣的行為 另外 票號 銀行 為了防止偽造 也發展出許多暗碼 防偽設計

台灣現在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紙幣 有去過香港的就知道 他們的紙幣由好幾家銀行自己發行

前面所提到拿借據換銀元寶的概念 就是在金本位時代 你拿紙鈔是可以去跟銀行換一固定量的黃金 總不能越換越少 那就失去借據的意義 難道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 但後來發現 還真的不行 因為在通貨膨脹時 大家會想去換黃金 另一方面 銀行的功能設計上 事實是無法應付大量的黃金贖回 所以只好放棄這金本位主義

不過錢幣可不一樣 錢幣就是真的實質的錢 不是借據 試想想 如果大家都把紙鈔拿去換硬幣 中央銀行鐵定會出問題 另一個觀念是 如果 兩個國家的金幣 重量與純度都一樣 那是可以一對一互換的

怎樣自己印合法的紙鈔呢 那就是開一家公司 然後發行債券或是股票 當初一百萬的成本 稀釋50%的股份去發行一百萬的股票 再發行債券借個一百萬 當然債券要付利期 發行股票要賺錢 公司就得看起來有賺錢 舉個例子 當初那一百萬投資 若可以每年固定淨賺三十萬 如果10%的獲利率 有人認為不錯的話 就有人願意花三百萬跟你買你的股份 所以釋出百分之五十 你可以再撈個一百五十萬進來 所以股票跟鈔票很類似

反過來說 鈔票也很像股票 所以匯率會變動 就意味著國家經濟力的消長 當然短期因為供需的失衡也會造成異常的波動

No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