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美國時 只覺得美國人牙齒特別白 還看不出進步在哪裡 後來才知道 原來牙齒的保健是經濟的一大指標 越先進的國家越注重口腔衛生
要安頓下來 總得先解決經濟的問題 所以先到銀行把錢存好 辦提款卡 也拿了支票本 反正免費的 不拿白不拿 開戶時也是一頭霧水 好幾種配套 利率優惠都不同 銀行就怕賺不到你的錢的樣子 弄一大堆有的沒的 剛開始很不習慣 生活一陣子 才發現這支票大有用處 很多金融機構或繳費 都不收現金 因為收現金容易收到偽鈔 也容易被搶 也不容易儲存交易紀錄 總之剛到新地方 入境隨俗就是了
生活久了 慢慢體會美國強調的獨立自主 意義何在 當你看到八九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自己開車去購物 你就知道了 當然所謂的獨立自主並不是不依靠任何幫助 應是不依賴吧
開始工作後 剛上班沒多久 就聽同事在討論退休規劃的問題 心想 喂 大家也都才二十幾三十出頭 有這麼急嗎 後來發現 果然在美國 退休規劃沒做好 老了就有苦頭吃了 舉凡各種保險都得設想周到 別以為到時你要買 人家都會賣給你
對於美國了解越深 越發現越不簡單 後來看看日本也是一樣 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人家是把實作的經驗累積下來 出論文 寫書 在後面追趕的則是 讀人家的論文和教科書 想怎麼操作 有時還沒真的東西給你操作
就軟體的開發而言 有很多東西 也包含了開發的工具 常看到為了研究需要一種更適當的工具 研究人員就自行開發一套新的程式語言 然後再用那語言去設計新的軟體 厲害的幾乎 從頭到尾一手包辦 做車子得先會做出做車子的工具
可以想想看車子可不是甚麼新發明 但要會做 引擎 變速箱 加上大大小小的零件 再加上做那些工具 其中包含了機器手臂 還有設計 車 零組件 機具 的軟體 再加上能煉出適當的鋼材 再加上行銷 因為做得出來 賣不了好價錢 也沒用 這些林林總總 如果能一手包辦 那可不是簡單的
想想看要發射一艘火箭到月球上面拿顆石頭再回來 要整合多少技術 這可不是一門太空工程 航太工程就能一手包辦 美國一九六九登陸月球 中國是今年剛送人到外太空繞一圈
另一方面 別以為只有航太 光電半導體 才是先進的技術 美國也是農業大國 農業產能效率之高 小麥自己吃還有剩 能賣到國外去 人家用飛機灑農藥 可不是近幾年的是 七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一位老軍人告訴我對日抗戰的血淚史 那時所有先進的武器 飛機 大砲 戰艦 國內都不會製造 都得花錢舉債跟歐美買 那是拿國內的資源去換得的 被打壞了 又得跟國外再買 哪來那麼多錢 據說美國珍珠港被炸爛的飛機 在三四個月內又再造好了 這就是差在自己會不會做 而且那麼先進的武器還怕用壞 結果可想而知
12/22/2008
投資心得分享 - 錢 與 經濟活動
錢和經濟活動有甚麼關聯呢 你付補習月費三千元 國民生產毛額增加三千元 但也不過是三千元從你的口袋跑到補習教師的口袋 那這『國民生產毛額增加三千元』有何意義呢
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所得 也就是財富的移轉 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財富的移轉
有一個笑話 兩個經濟學家走在路上 看到了一坨狗屎 甲跟乙打賭(經濟學家都自視甚高) 甲說 如果你敢~~ 你敢把那坨吞下去的話 我輸你十萬美金 乙想 挖哩勒 你敢我不敢喔 於是就忍氣吞屎 就這樣贏了十萬美金 國民生產毛額瞬間多了十萬美金 走著走著 又遇到了一坨 乙心有不甘 雖然賺了十萬 但那味道可不好受 於是 乙對甲說 如果你敢.... 甲想 剛輸了十萬 不給他賺回來真是不爽 於是也忍氣吞屎 就這樣 國民生產毛額瞬間又多了十萬美金
兩個經濟學家在十分鐘內 吞了兩坨狗屎 貢獻了二十萬美金的國民生產毛額 當然除了街道上乾淨了一點 事實上看不出對經濟有什貢獻
所以可以知道 國民生產毛額 只是一經濟活動指標 並不是絕對的
實際上的經濟成長從生產力(生產效率)來看是比較實在 但因為比較難衡量 所以就用以消費所得為主的國民生產毛額來衡量 消費的主體可能是 個人 公司行號或政府機關 而所得就最後都是歸到個人 所以 國民生產毛額就是整個國家的個人(國民)收入總合
那所謂的生產力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就有點像製造一台同樣功能的車要花多少成本 成本包含了 人力 物力 時間等 所以 在單位時間 單位人力 單位材料內 能生產出更多同樣功能的車 就算是生產力提高了
所以說 如果甲花一千元向乙學某種技能 乙再花一千元向甲學某種技能 雖然財富總值不變 若因此新技能能使甲和乙在未來的工作上更有效率 那就是有進步 也就是這消費有實質上的意義
有些報導常說 美國是貿易逆差大國 好像都是花錢不做事 日本德國台灣是順差 好像生產力很旺 事實上另一個角度是 日德台國內的生產過剩 因消費力不足以消耗生產的產品 所以過度依賴美國的消費 一旦美國經濟緊縮 日德台的產品就賣不出去了 經濟也大受影響
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所得 也就是財富的移轉 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財富的移轉
有一個笑話 兩個經濟學家走在路上 看到了一坨狗屎 甲跟乙打賭(經濟學家都自視甚高) 甲說 如果你敢~~ 你敢把那坨吞下去的話 我輸你十萬美金 乙想 挖哩勒 你敢我不敢喔 於是就忍氣吞屎 就這樣贏了十萬美金 國民生產毛額瞬間多了十萬美金 走著走著 又遇到了一坨 乙心有不甘 雖然賺了十萬 但那味道可不好受 於是 乙對甲說 如果你敢.... 甲想 剛輸了十萬 不給他賺回來真是不爽 於是也忍氣吞屎 就這樣 國民生產毛額瞬間又多了十萬美金
兩個經濟學家在十分鐘內 吞了兩坨狗屎 貢獻了二十萬美金的國民生產毛額 當然除了街道上乾淨了一點 事實上看不出對經濟有什貢獻
所以可以知道 國民生產毛額 只是一經濟活動指標 並不是絕對的
實際上的經濟成長從生產力(生產效率)來看是比較實在 但因為比較難衡量 所以就用以消費所得為主的國民生產毛額來衡量 消費的主體可能是 個人 公司行號或政府機關 而所得就最後都是歸到個人 所以 國民生產毛額就是整個國家的個人(國民)收入總合
那所謂的生產力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就有點像製造一台同樣功能的車要花多少成本 成本包含了 人力 物力 時間等 所以 在單位時間 單位人力 單位材料內 能生產出更多同樣功能的車 就算是生產力提高了
所以說 如果甲花一千元向乙學某種技能 乙再花一千元向甲學某種技能 雖然財富總值不變 若因此新技能能使甲和乙在未來的工作上更有效率 那就是有進步 也就是這消費有實質上的意義
有些報導常說 美國是貿易逆差大國 好像都是花錢不做事 日本德國台灣是順差 好像生產力很旺 事實上另一個角度是 日德台國內的生產過剩 因消費力不足以消耗生產的產品 所以過度依賴美國的消費 一旦美國經濟緊縮 日德台的產品就賣不出去了 經濟也大受影響
投資心得分享 - 錢 錢 錢
問世間 錢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作投資有一段時間 不禁想起 錢 這東西還真有點古怪(學問) 紙幣 硬幣 金幣 元寶 貝殼 有什不同 有什相同之處 股票 債券 也算是錢嗎 你花了一百元坐計程車 計程車司機賺了你一百 一百元還是一百元 只不過是從你的口袋跑到他的口袋 你的消費變成他的收入
遠古時候以物易物 一斤豬肉換兩斤米 還是換一斤半魚 為了換點其他食物或物品 得把自己的東西帶到市場交易 或到別人家交易 總是不方便 不止回來時大包小包 去得時候也是大包小包 如果有看過一些介紹農村電影的人應該會有印象 而且有些農作物 放久了會壞 也就是那效用會隨著時間遞減 有了貨幣之後 就方便多了 不用一次換那麼多貨品 然後擺著發霉 交易時換所需要的貨品 剩下就帶貨幣回家就行了
所以這貨幣有一功能 就是把你辛苦工作的效益 儲存起來 等到以後再用(消費) 當然貨幣有時也會貶值(相對要換的商品) 所以貨幣本身也不是萬無一失
當然囉 要當貨幣的材料 可不能隨地取材就有 那就大亂了 以前用貝殼 那肯定是那種很少見的貝殼才行 用金銀當材料 也因為金銀算是貴金屬 銅也常用 雖然不是貴金屬 不過當零頭用也不錯
那紙鈔又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 帶著銀兩辦差 走起路來 叮叮噹噹的也怪難受的 也許當時的人發現 借據是一種不錯的概念 如果由有公信力的機構 發行公認的借據 那也是可以當錢用 原始的借據可能是 某甲欠某乙一斤豬肉 或 某甲可憑此據跟某乙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後提領一斤豬肉 慢慢變成 某甲欠某乙一兩銀元寶 或變成 (任何人)可憑此據跟某甲換一兩銀元寶 然後 票號銀行取代了某甲 然後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甲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慢慢又變成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乙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當然某甲和某乙銀行 三不五時要互換回自己的借據 就像支票一樣
但各位看倌可別忘記那有一前提 就是銀元寶借據是真的可以換成實質的銀元寶 要不就有人在搞鬼了
所以支票 借據 錢幣(銀元寶) 基本上很相似
當然要當貨幣 總要點防偽的功能 以前君主專制時代 皇帝缺錢用時 就發行新的貨幣 然後偷斤減兩 偷工減料 新的錢幣不只比舊的小(美其名攜帶方便) 裡面貴金屬的成分也不足 等於是公開發行偽幣的行為 另外 票號 銀行 為了防止偽造 也發展出許多暗碼 防偽設計
台灣現在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紙幣 有去過香港的就知道 他們的紙幣由好幾家銀行自己發行
前面所提到拿借據換銀元寶的概念 就是在金本位時代 你拿紙鈔是可以去跟銀行換一固定量的黃金 總不能越換越少 那就失去借據的意義 難道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 但後來發現 還真的不行 因為在通貨膨脹時 大家會想去換黃金 另一方面 銀行的功能設計上 事實是無法應付大量的黃金贖回 所以只好放棄這金本位主義
不過錢幣可不一樣 錢幣就是真的實質的錢 不是借據 試想想 如果大家都把紙鈔拿去換硬幣 中央銀行鐵定會出問題 另一個觀念是 如果 兩個國家的金幣 重量與純度都一樣 那是可以一對一互換的
怎樣自己印合法的紙鈔呢 那就是開一家公司 然後發行債券或是股票 當初一百萬的成本 稀釋50%的股份去發行一百萬的股票 再發行債券借個一百萬 當然債券要付利期 發行股票要賺錢 公司就得看起來有賺錢 舉個例子 當初那一百萬投資 若可以每年固定淨賺三十萬 如果10%的獲利率 有人認為不錯的話 就有人願意花三百萬跟你買你的股份 所以釋出百分之五十 你可以再撈個一百五十萬進來 所以股票跟鈔票很類似
反過來說 鈔票也很像股票 所以匯率會變動 就意味著國家經濟力的消長 當然短期因為供需的失衡也會造成異常的波動
作投資有一段時間 不禁想起 錢 這東西還真有點古怪(學問) 紙幣 硬幣 金幣 元寶 貝殼 有什不同 有什相同之處 股票 債券 也算是錢嗎 你花了一百元坐計程車 計程車司機賺了你一百 一百元還是一百元 只不過是從你的口袋跑到他的口袋 你的消費變成他的收入
遠古時候以物易物 一斤豬肉換兩斤米 還是換一斤半魚 為了換點其他食物或物品 得把自己的東西帶到市場交易 或到別人家交易 總是不方便 不止回來時大包小包 去得時候也是大包小包 如果有看過一些介紹農村電影的人應該會有印象 而且有些農作物 放久了會壞 也就是那效用會隨著時間遞減 有了貨幣之後 就方便多了 不用一次換那麼多貨品 然後擺著發霉 交易時換所需要的貨品 剩下就帶貨幣回家就行了
所以這貨幣有一功能 就是把你辛苦工作的效益 儲存起來 等到以後再用(消費) 當然貨幣有時也會貶值(相對要換的商品) 所以貨幣本身也不是萬無一失
當然囉 要當貨幣的材料 可不能隨地取材就有 那就大亂了 以前用貝殼 那肯定是那種很少見的貝殼才行 用金銀當材料 也因為金銀算是貴金屬 銅也常用 雖然不是貴金屬 不過當零頭用也不錯
那紙鈔又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 帶著銀兩辦差 走起路來 叮叮噹噹的也怪難受的 也許當時的人發現 借據是一種不錯的概念 如果由有公信力的機構 發行公認的借據 那也是可以當錢用 原始的借據可能是 某甲欠某乙一斤豬肉 或 某甲可憑此據跟某乙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後提領一斤豬肉 慢慢變成 某甲欠某乙一兩銀元寶 或變成 (任何人)可憑此據跟某甲換一兩銀元寶 然後 票號銀行取代了某甲 然後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甲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慢慢又變成 某甲銀行的二兩銀元寶借據可以換某乙銀行的一兩銀元寶借據兩張 當然某甲和某乙銀行 三不五時要互換回自己的借據 就像支票一樣
但各位看倌可別忘記那有一前提 就是銀元寶借據是真的可以換成實質的銀元寶 要不就有人在搞鬼了
所以支票 借據 錢幣(銀元寶) 基本上很相似
當然要當貨幣 總要點防偽的功能 以前君主專制時代 皇帝缺錢用時 就發行新的貨幣 然後偷斤減兩 偷工減料 新的錢幣不只比舊的小(美其名攜帶方便) 裡面貴金屬的成分也不足 等於是公開發行偽幣的行為 另外 票號 銀行 為了防止偽造 也發展出許多暗碼 防偽設計
台灣現在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紙幣 有去過香港的就知道 他們的紙幣由好幾家銀行自己發行
前面所提到拿借據換銀元寶的概念 就是在金本位時代 你拿紙鈔是可以去跟銀行換一固定量的黃金 總不能越換越少 那就失去借據的意義 難道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 但後來發現 還真的不行 因為在通貨膨脹時 大家會想去換黃金 另一方面 銀行的功能設計上 事實是無法應付大量的黃金贖回 所以只好放棄這金本位主義
不過錢幣可不一樣 錢幣就是真的實質的錢 不是借據 試想想 如果大家都把紙鈔拿去換硬幣 中央銀行鐵定會出問題 另一個觀念是 如果 兩個國家的金幣 重量與純度都一樣 那是可以一對一互換的
怎樣自己印合法的紙鈔呢 那就是開一家公司 然後發行債券或是股票 當初一百萬的成本 稀釋50%的股份去發行一百萬的股票 再發行債券借個一百萬 當然債券要付利期 發行股票要賺錢 公司就得看起來有賺錢 舉個例子 當初那一百萬投資 若可以每年固定淨賺三十萬 如果10%的獲利率 有人認為不錯的話 就有人願意花三百萬跟你買你的股份 所以釋出百分之五十 你可以再撈個一百五十萬進來 所以股票跟鈔票很類似
反過來說 鈔票也很像股票 所以匯率會變動 就意味著國家經濟力的消長 當然短期因為供需的失衡也會造成異常的波動
12/17/2008
投資心得分享 -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你想當哪一個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的國富論中提到經濟體系中的三要角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他認為任何經濟活動都可以歸之於此三者
而馬克斯(Karl Heinrich Marx) 更是認為所有利益 都僅能歸之於勞動者 這樣才不會不公平 所以 絕對不能只靠光出資本與土地而賺大錢 所以理論上 不勞動就沒有收益
當然經過歷史的驗證 馬克思的理想很難去實現 當然馬克斯沒有時間去修正他的理論 或也可以說是實踐的方法不對 同樣一個理想 大家會有不同的方法 也因而有不同的做法 總歸是 大家想過富足的好日子就是了
馬克斯認為為了追求公平 讓大家都變為勞工 政府擁有一切資本與土地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 倒不如讓大家都變為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的三位一體 當然這是『理想』 至於方法與做法則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簡單來看 就是你的收入中 必須包含有薪資 地租 資本利得 另一方面 就是你的財富 必須跟得上社會的成長 所以簡而言之 如果大家的財富 都能隨著整體的財富而成長 這就表示是一種公平 當然多少會有差異 差異越小 就會越接近公平 也就是均富
如何成為勞工 當然就得要有一技之長 如何成為地主 就得有一塊地 最少想辦法買個自己住的房子 如何成為資本家 當然就得靠(儲蓄)投資
一個從總體經濟的觀點 以台灣為例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為 16,700 美金 人均台灣股市總值約為 15,000 美金(台指4500左右) 人均房價 65,000 美金(我自己估的 假設平均房價200,000美金 一戶一房 一戶三人)
所以如果你一年總收入 有約 16,700 美金 就不吃虧 但如果你要養一個人 那就得 16,700 * 2 = 33,400
你如果有約 15,000 美金的股市投資 就是一位平均的資本家 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發行股票 所以應該要略多於 15,000 但也相差不多就是了
基本上 先把年收入拉到 16,700 美金 再慢慢存錢買房(65,000美金) 投資股市(15,000美金) 也就是得存到 80,000美金 (65,000+15,000) 如果一年存 5,000 美金 (1/3的薪水) 大約要花 16 年 當然如果用貸款買房 靠投資賺點股利再投資 應不用花那麼久
如果你要養一個人 收入不變 16,700 但 80,000 * 2 = 160,000 同樣一年存 5000 (事實上會更低)...
生涯的規劃就是調整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三者的權重 隨著年齡的成長 慢慢加重地主與資本家的部分 當退休後 就不會再是勞工 就得靠當地主與資本家的收入 事實上 勞退基金 老年年金 都是一種強迫讓你當資本家的機制 以免一輩子當勞工當到老
而馬克斯(Karl Heinrich Marx) 更是認為所有利益 都僅能歸之於勞動者 這樣才不會不公平 所以 絕對不能只靠光出資本與土地而賺大錢 所以理論上 不勞動就沒有收益
當然經過歷史的驗證 馬克思的理想很難去實現 當然馬克斯沒有時間去修正他的理論 或也可以說是實踐的方法不對 同樣一個理想 大家會有不同的方法 也因而有不同的做法 總歸是 大家想過富足的好日子就是了
馬克斯認為為了追求公平 讓大家都變為勞工 政府擁有一切資本與土地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 倒不如讓大家都變為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的三位一體 當然這是『理想』 至於方法與做法則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簡單來看 就是你的收入中 必須包含有薪資 地租 資本利得 另一方面 就是你的財富 必須跟得上社會的成長 所以簡而言之 如果大家的財富 都能隨著整體的財富而成長 這就表示是一種公平 當然多少會有差異 差異越小 就會越接近公平 也就是均富
如何成為勞工 當然就得要有一技之長 如何成為地主 就得有一塊地 最少想辦法買個自己住的房子 如何成為資本家 當然就得靠(儲蓄)投資
一個從總體經濟的觀點 以台灣為例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為 16,700 美金 人均台灣股市總值約為 15,000 美金(台指4500左右) 人均房價 65,000 美金(我自己估的 假設平均房價200,000美金 一戶一房 一戶三人)
所以如果你一年總收入 有約 16,700 美金 就不吃虧 但如果你要養一個人 那就得 16,700 * 2 = 33,400
你如果有約 15,000 美金的股市投資 就是一位平均的資本家 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發行股票 所以應該要略多於 15,000 但也相差不多就是了
基本上 先把年收入拉到 16,700 美金 再慢慢存錢買房(65,000美金) 投資股市(15,000美金) 也就是得存到 80,000美金 (65,000+15,000) 如果一年存 5,000 美金 (1/3的薪水) 大約要花 16 年 當然如果用貸款買房 靠投資賺點股利再投資 應不用花那麼久
如果你要養一個人 收入不變 16,700 但 80,000 * 2 = 160,000 同樣一年存 5000 (事實上會更低)...
生涯的規劃就是調整 勞工 地主 資本家 三者的權重 隨著年齡的成長 慢慢加重地主與資本家的部分 當退休後 就不會再是勞工 就得靠當地主與資本家的收入 事實上 勞退基金 老年年金 都是一種強迫讓你當資本家的機制 以免一輩子當勞工當到老
12/14/2008
投資心得分享 - 現代的人生活比較富裕嗎
如何知道現代的人生活比以前富裕舒服呢 從消費的角度可以這樣看
消費包含了 食衣住行 醫療 育樂 剩餘的就可以拿來當作 儲蓄和投資
食衣住行和醫療 是基本的生活品質要求 食 又是基本中的基本
育樂 則是能提高生活品質與享受
儲蓄和投資 則是對於未來(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
所以賺的錢裡面 食衣住行和醫療所佔的比例越低 生活會越舒服
以下有一篇 UBS 針對世界各地 薪資與消費的比較 供大家參考
Prices and Earnings - UBS
簡單可以看出來 越富裕的地區 一餐的花費所需的工作小時越低 一個大麥克 東京人只需工作十分鐘 洛杉磯人十一分鐘 台北 米蘭 新加坡 阿姆斯特丹 約二十分鐘
為什麼以大麥克為一基準呢 這指標來自於 經濟學人雜誌 根據他的說法 大麥克的價格跟當地的開銷有相當大的關係 其開銷包含了物品 人事 管銷等 很類似於一個經濟個體 而且麥當勞在世界各地很普遍
跟幾十年前比起來 現在人的生活品質是好很多 不用老是為了顧三餐 而拼命工作 能有剩餘的金錢花在 教育和娛樂上面
消費包含了 食衣住行 醫療 育樂 剩餘的就可以拿來當作 儲蓄和投資
食衣住行和醫療 是基本的生活品質要求 食 又是基本中的基本
育樂 則是能提高生活品質與享受
儲蓄和投資 則是對於未來(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
所以賺的錢裡面 食衣住行和醫療所佔的比例越低 生活會越舒服
以下有一篇 UBS 針對世界各地 薪資與消費的比較 供大家參考
Prices and Earnings - UBS
簡單可以看出來 越富裕的地區 一餐的花費所需的工作小時越低 一個大麥克 東京人只需工作十分鐘 洛杉磯人十一分鐘 台北 米蘭 新加坡 阿姆斯特丹 約二十分鐘
為什麼以大麥克為一基準呢 這指標來自於 經濟學人雜誌 根據他的說法 大麥克的價格跟當地的開銷有相當大的關係 其開銷包含了物品 人事 管銷等 很類似於一個經濟個體 而且麥當勞在世界各地很普遍
跟幾十年前比起來 現在人的生活品質是好很多 不用老是為了顧三餐 而拼命工作 能有剩餘的金錢花在 教育和娛樂上面
投資心得分享 - 抗通膨債券 TIPS
美國有發行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結的債券 簡稱 TIPS 有五年期 十年期 和 二十年期的
五年期 四月發行 十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十年期 一月 七月發行 四月 十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二十年期 一月 發行 七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因為發行量不多 流動性稍差些 但也因為如此 就可以有撿便宜的機會
舉例來說 可以比較同年期的公債和TIPS之間的利差(spread) 來得知市場對未來通膨率的預測 一般長期的通膨率約為 2.5% 至 3% 若十年期以上的利差 遠小於這通膨率 則不失為一購買 TIPS 的良機
另一個參考指標是殖利率 TIPS的殖利率 平均約為 2.5% 左右 所以若市場的殖利率 遠高於此值 也是購買的良機 也就是實質報酬率會大於 2.5%
另一方面 直接在拍賣時買 可以以較佳的進價購入 省去許多次級市場的費用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一籃子商品價格 和 交通運輸 住宅花費的加權平均值 簡而言之 就是包含了 食衣住行育樂 醫療 的開銷 當然那加權值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物品變貴了 消費者則會考慮買較便宜的可替代品
因為投資的效用 是把現在的消費延遲到未來 目的則是能在未來購買更多的商品或服務 所以投資的成效 以實質面來說 必須扣掉通膨的影響 所以抗通膨債券 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標的 或 可當作一個理想的投資參考點
五年期 四月發行 十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十年期 一月 七月發行 四月 十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二十年期 一月 發行 七月再續加發行(reopening)
因為發行量不多 流動性稍差些 但也因為如此 就可以有撿便宜的機會
舉例來說 可以比較同年期的公債和TIPS之間的利差(spread) 來得知市場對未來通膨率的預測 一般長期的通膨率約為 2.5% 至 3% 若十年期以上的利差 遠小於這通膨率 則不失為一購買 TIPS 的良機
另一個參考指標是殖利率 TIPS的殖利率 平均約為 2.5% 左右 所以若市場的殖利率 遠高於此值 也是購買的良機 也就是實質報酬率會大於 2.5%
另一方面 直接在拍賣時買 可以以較佳的進價購入 省去許多次級市場的費用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一籃子商品價格 和 交通運輸 住宅花費的加權平均值 簡而言之 就是包含了 食衣住行育樂 醫療 的開銷 當然那加權值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物品變貴了 消費者則會考慮買較便宜的可替代品
因為投資的效用 是把現在的消費延遲到未來 目的則是能在未來購買更多的商品或服務 所以投資的成效 以實質面來說 必須扣掉通膨的影響 所以抗通膨債券 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標的 或 可當作一個理想的投資參考點
12/10/2008
投資心得分享 - 投資標的簡介
一般的投資標的可分為 不動產 股票 債券 選擇權 期貨 開放式基金... 不勝列舉 每種投資標的有其不同的特性 也可以變化出很多衍生的金融產品
不動產買賣手續較繁雜 流動性較差 但融資槓桿高 且有賦稅的優惠 但若不是本國人則會有較多的限制
股票買賣手續簡便 可網路下單 也有基金類型的股票 如ETF 讓你一次買一籮筐的公司 也有優先股 連動債型股 如 ETN
債券也不輸給股票 五花八門 應有盡有 事實上 債券也算是證券(security)的一種 只是一般人較少直接購買單一債券 多是買債券基金 一般有國債 公司債兩種 債券市場的規模比證券大多了 一家公司的資產(asset)是由 股東 和 債權人 所擁有 不是只有股東 破產時 債權人有優先權
期貨是一種交易契約 大家講定一個買賣的價錢 到時就用那來交易 買賣雙方都有義務要履約 至於是交錢 還是交貨 則看契約的規定
選擇權則是金融界所開發出來的超級(毀滅性)武器 其威力不輸給他的前輩 期貨 事實上 選擇權也是一種契約 其觀念早在遠古時代就有 也存於日常的交易中 如訂金就是一種選擇權 只是怎麼去計算 還真得需要用到點微積分
選擇權跟期貨的不同 在於選擇權的買方 有權利要求選擇權的賣方要履約
開放式基金也是金融界所開發出來的秘密武器 養活了一籃子的理財分析師 理財規劃師 基金管理人 理專 所謂開放式 就是基金管理人 根據購買與贖回的金額 來調整基金的組合 股數會經常變動 封閉式的並不會買買賣賣裡面的標的物 封閉式基金的股數是固定的 除非有大量一定額度的購買或贖回 才會去做調整
不動產 + 基金 就衍生出 不動產投資信託 REITs 一籃子公寓 商場 商辦 安養中心 旅館 儲藏屋 工廠 你想得到的不動產都可以把它塞進去 美其名就是分散風險
指數 + 債券 (+ 選擇權) 就衍生出連動債 甚麼指數都行 標普五百 道瓊工業 這種太熱門的還不見得有人作 因競爭激烈 都是大玩家在推 小咖的就出一大堆怪怪的指數 連動到好幾種標的 還訂一大的看不懂的規定 好像很奧妙 老實講 越複雜的問題就越多 少碰為妙 有時都會掛個 保本型 三個字 以安撫人心
不動產買賣手續較繁雜 流動性較差 但融資槓桿高 且有賦稅的優惠 但若不是本國人則會有較多的限制
股票買賣手續簡便 可網路下單 也有基金類型的股票 如ETF 讓你一次買一籮筐的公司 也有優先股 連動債型股 如 ETN
債券也不輸給股票 五花八門 應有盡有 事實上 債券也算是證券(security)的一種 只是一般人較少直接購買單一債券 多是買債券基金 一般有國債 公司債兩種 債券市場的規模比證券大多了 一家公司的資產(asset)是由 股東 和 債權人 所擁有 不是只有股東 破產時 債權人有優先權
期貨是一種交易契約 大家講定一個買賣的價錢 到時就用那來交易 買賣雙方都有義務要履約 至於是交錢 還是交貨 則看契約的規定
選擇權則是金融界所開發出來的超級(毀滅性)武器 其威力不輸給他的前輩 期貨 事實上 選擇權也是一種契約 其觀念早在遠古時代就有 也存於日常的交易中 如訂金就是一種選擇權 只是怎麼去計算 還真得需要用到點微積分
選擇權跟期貨的不同 在於選擇權的買方 有權利要求選擇權的賣方要履約
開放式基金也是金融界所開發出來的秘密武器 養活了一籃子的理財分析師 理財規劃師 基金管理人 理專 所謂開放式 就是基金管理人 根據購買與贖回的金額 來調整基金的組合 股數會經常變動 封閉式的並不會買買賣賣裡面的標的物 封閉式基金的股數是固定的 除非有大量一定額度的購買或贖回 才會去做調整
不動產 + 基金 就衍生出 不動產投資信託 REITs 一籃子公寓 商場 商辦 安養中心 旅館 儲藏屋 工廠 你想得到的不動產都可以把它塞進去 美其名就是分散風險
指數 + 債券 (+ 選擇權) 就衍生出連動債 甚麼指數都行 標普五百 道瓊工業 這種太熱門的還不見得有人作 因競爭激烈 都是大玩家在推 小咖的就出一大堆怪怪的指數 連動到好幾種標的 還訂一大的看不懂的規定 好像很奧妙 老實講 越複雜的問題就越多 少碰為妙 有時都會掛個 保本型 三個字 以安撫人心
投資心得分享 - 風險與報酬
投資的標的有很多種 例如 股票 債券 不動產 在追求報酬的同時 不能忘記風險 投資應先考慮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
一般所謂的風險 即指投資標的的波動大小 或 專指下跌的波動
報酬 較客觀而言 是指扣掉通膨影響的實際報酬 就像一般公布的 國民生產毛額成長 一樣 是以扣掉通膨的為準
所以一個簡單的概念在於 如何在所能承受的風險下 追求最大的報酬 或是 如何在所追求的報酬率下 將風險降到最低 投資組合的意義 即在於此
另一方面 較不被注意到的是 生活消費 所以財務規劃 包含了 投資組合的管理 和 收入 及 開銷 的掌控
有穩定收入的人 則可承受較高的風險 退休的族群 風險承受力較低
投資的目的 也是想要資產增值 並且能夠支付未來的消費
前面所述的風險 是針對價格而言 另外有針對風險的來源作區別的 如 標的物本身的價格風險 市場風險 發行商風險 匯率風險 流動性風險 一般基金都會附有 公開說明書 裡面都會註明 風險因素 要詳細閱讀 別以為好像都不會那麼嚴重 雷曼兄弟所發行的連動債 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般所謂的風險 即指投資標的的波動大小 或 專指下跌的波動
報酬 較客觀而言 是指扣掉通膨影響的實際報酬 就像一般公布的 國民生產毛額成長 一樣 是以扣掉通膨的為準
所以一個簡單的概念在於 如何在所能承受的風險下 追求最大的報酬 或是 如何在所追求的報酬率下 將風險降到最低 投資組合的意義 即在於此
另一方面 較不被注意到的是 生活消費 所以財務規劃 包含了 投資組合的管理 和 收入 及 開銷 的掌控
有穩定收入的人 則可承受較高的風險 退休的族群 風險承受力較低
投資的目的 也是想要資產增值 並且能夠支付未來的消費
前面所述的風險 是針對價格而言 另外有針對風險的來源作區別的 如 標的物本身的價格風險 市場風險 發行商風險 匯率風險 流動性風險 一般基金都會附有 公開說明書 裡面都會註明 風險因素 要詳細閱讀 別以為好像都不會那麼嚴重 雷曼兄弟所發行的連動債 就是最好的例子
8/06/2008
Ed Thorp 的統計套利 讀後心得
原文在http://www.wilmott.com/article.cfm 6/17/08 到 7/9/08 的文章 Statistical Arbitrage - Part I,II,III
前言 - 統計套利 按字面上說明就是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來賺價差 統計分析的資料來自市場的歷史 根據這些資料來做未來股價的預測 買低賣高 所謂的套利即指 賺取風險低的價差
所以根據統計分析的資料來做預測 最怕就是遇到突發事件(unusual events) 例如 財報結果大幅偏離預估的範圍 企業併購 收購 成立子公司(spinoff) 公司重組 當有這些事件發生時 就必須把這些公司列入黑名單(restricted list)中 當然這些信息都是突發的 所以得時時注意財經新聞
從事套利就是在研究市場的無效率 然後想辦法從中獲利(exploit)
在 Ed Thorp 從事統計套利的初期 以研究一些指標(indicator)為主 例如 P/E, P/B 等基本的指標和一些技術指標 且必須以達到市場中立(market neutral)為目的 所以經電腦篩選出不同等級的股票群組(類似 ranking 的步驟) 然後針對高估最多的群組放空 低估最多的群組做多
後來由於這類似的技術慢慢被傳開來 獲利也逐漸降低
在後期除了繼續研究如何降低市場風險 也進一步針對所謂的影響因素做分析 例如市場因素(market factor) 原油 黃金 利率 通膨 所以理論上你可以設計一個投資組合去規避掉股票市場的風險 油價的風險 通膨的風險 但問題是限制越多 所能操作的股票就越少
另一方面 越想要降低風險 獲利也會跟著降低
=============================
其實統計套利的重點就是在發現 已存在的 anomaly 並想辦法規避未發生的 anomaly
要賺取 ALPHA(risk-adjusted excessive return) 當然就要想辦法發現 excessive 的來源 據說市場的無效率 一年大約可讓大家賺市值的仟分之一 不多啦 以美國股市而言 大約一百四十億美金 所以這些錢是放在桌上等大家來拿(搶) 只有個憑本事了
前言 - 統計套利 按字面上說明就是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來賺價差 統計分析的資料來自市場的歷史 根據這些資料來做未來股價的預測 買低賣高 所謂的套利即指 賺取風險低的價差
所以根據統計分析的資料來做預測 最怕就是遇到突發事件(unusual events) 例如 財報結果大幅偏離預估的範圍 企業併購 收購 成立子公司(spinoff) 公司重組 當有這些事件發生時 就必須把這些公司列入黑名單(restricted list)中 當然這些信息都是突發的 所以得時時注意財經新聞
從事套利就是在研究市場的無效率 然後想辦法從中獲利(exploit)
在 Ed Thorp 從事統計套利的初期 以研究一些指標(indicator)為主 例如 P/E, P/B 等基本的指標和一些技術指標 且必須以達到市場中立(market neutral)為目的 所以經電腦篩選出不同等級的股票群組(類似 ranking 的步驟) 然後針對高估最多的群組放空 低估最多的群組做多
後來由於這類似的技術慢慢被傳開來 獲利也逐漸降低
在後期除了繼續研究如何降低市場風險 也進一步針對所謂的影響因素做分析 例如市場因素(market factor) 原油 黃金 利率 通膨 所以理論上你可以設計一個投資組合去規避掉股票市場的風險 油價的風險 通膨的風險 但問題是限制越多 所能操作的股票就越少
另一方面 越想要降低風險 獲利也會跟著降低
=============================
其實統計套利的重點就是在發現 已存在的 anomaly 並想辦法規避未發生的 anomaly
要賺取 ALPHA(risk-adjusted excessive return) 當然就要想辦法發現 excessive 的來源 據說市場的無效率 一年大約可讓大家賺市值的仟分之一 不多啦 以美國股市而言 大約一百四十億美金 所以這些錢是放在桌上等大家來拿(搶) 只有個憑本事了
1/07/2008
Taiwan Offshore Investment
台灣匯款須注意贈與稅的問題 三親等內的金錢往來若沒有實際的文件公證 很容易被視為贈與
外國人可在 etrade 和 schwab 開戶 郵件可直接寄至國外地址 且可申請支票使用 支票與證券為同一戶頭 有些尚可申請提款卡或信用卡 所以可直接在美國使用
外國人在美國開戶 須有下列文件
W-8BEN 外國身分說明表
外國護照影本
美簽影本 或 銀行存款證明,水電費電話費帳單證明國外的住址
美國一般證券戶頭的匯款 有些會要求匯款人與收款人必須為同一人
美國一般證券戶頭的審查會比銀行戶頭鬆 大多不須本人親自臨櫃開戶 只要具備所需文件即可
美國的外國人帳戶 主要在查金錢來源是否與恐怖或犯罪活動有關 另一問題 在此外國人是否為美國居民
外國人可在 etrade 和 schwab 開戶 郵件可直接寄至國外地址 且可申請支票使用 支票與證券為同一戶頭 有些尚可申請提款卡或信用卡 所以可直接在美國使用
外國人在美國開戶 須有下列文件
W-8BEN 外國身分說明表
外國護照影本
美簽影本 或 銀行存款證明,水電費電話費帳單證明國外的住址
美國一般證券戶頭的匯款 有些會要求匯款人與收款人必須為同一人
美國一般證券戶頭的審查會比銀行戶頭鬆 大多不須本人親自臨櫃開戶 只要具備所需文件即可
美國的外國人帳戶 主要在查金錢來源是否與恐怖或犯罪活動有關 另一問題 在此外國人是否為美國居民
Subscribe to:
Posts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