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4/08/2012

技術進步 產能過剩 與失業

技術越進步 效率越高 生產一件物品的人力需求與成本就會越來越低  而人類的需求成長隨著經濟發達也會逐漸降低  也就是 長期而言需求成長會變緩  如果生產效率成長比需求成長快  就會造成產能過剩 而造成企業裁員  如果沒有新的需求與新的企業來吸收失業的人口  失業問題就不容易解決

當遇到經濟萎縮時 也會遇到類似因需求驟減所導致失業的問題

另一方面 如果因自由貿易 企業將工作機會外移到國外成本較低的國家 也會造成國內失業的問題  這問題有點像機器人取代人力的問題

人類的基本消費可分 食衣住行 健保 教育與娛樂等  在先進的國家 一般食衣住行的消費 都成長不高  生活進步後 人們就會比較重視健保教育與娛樂  而在開發中國家 很多多以改進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基本消費為主  經濟較好的家庭則會多注重健保教育與娛樂

但整體而言 要增加食衣住行的基本消費 並不容易  例如人一天平均攝取 2000 大卡 很難說要再每年成長5%  一個家庭擁有一棟房子 如果要每年成長 5% 也不容易 行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 不可能為了消費成長而消費

在先進國家 也許食衣住行在量的方面不容易提升 但也是可以在質的方面提升 但畢竟有其界限

當量的問題解決  再過來就是質的問題  當質的問題也解決  要再有所謂的進步就難了  就好像考試一樣  從六十進步到七十比較容易  要從九十再進到一百就較難了

失業的問題 在於人對社會的貢獻的問題  你的薪資代表你從貢獻給社會的價值中所得到的回報 當然沒有工作並不意味著沒有價值  例如花草樹木 飛禽走獸 太陽也沒工作  但她們還是有價值  只不過從某個角度而言 她們可以不需要工作 或說不需要替人類工作來獲得報酬

有很多人都曾嘗試盡量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例如 The New Good Life: Living Better Than Ever in an Age of Less 一書的作者 John Robbins 就與她的妻子小孩在加拿大過著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   Early Retirement Extreme 一書的作者 Jacob Lund Fisker 嘗試盡可能早退休 利用之前工作所儲蓄的收入做投資 以輕便的方式過生活 當然他最近又回去職場工作  不過要提早退休 達到經濟上完全的自主性 還是要靠智慧與儲蓄

個人與家庭如何解決民生的問題 與一個國家社會如何解決其民生的問題 相去不遠  一味追求經濟成長而犧牲掉居住的環境  家庭的生活 人民的健康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No comments :